| 廣西新聞網 > > > 正文 |
創多項世界之最!中國成功研制輕小型水深探測激光雷達 |
2025年10月24日 16:13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編輯:劉曉彤 |
|
視頻拍攝制作: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李香瑩 姜界峰 中國又一次取得震撼全球的科技突破!10月24日,廣西自主研發的適用于小型無人機載的輕小型水深探測激光雷達GQ-23正式發布,不僅填補國內空白,而且創下同類產品探測水深最深、體積最小、重量最輕、性價比最高等多項世界之最。
現場演示 研發團隊特意將這場科技成果轉化發布會選在桂林甘棠江邊。搭載GQ-23系統的無人機騰空而起,綠色激光束精準穿透水面。僅僅3分鐘,就生成了1萬平方米水域高精度水底地形模型。當大屏幕上實時顯示三維河床圖像時,現場掌聲雷動。 “它成功打破了歐美國家長期的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通過直播觀看演示的國際數字地球學會中國激光雷達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成難掩激動,“過去,我國此類設備主要依賴進口,不僅價格高昂,更處處受制于人。”
無人機傳回的甘棠江航拍圖
大屏幕上實時顯示三維河床圖像 該設備由廣西測繪激光雷達智能裝備中試基地聯合多家單位研發,僅重3.2公斤,最大測深達2.6塞氏盤,即在清澈水域環境下可測到約20米水深。 “傳統光學測量方式,像隔著毛玻璃看東西,特別是在內陸濁度水域,設備幾乎失效。”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楊必勝打比方說,“GQ-23就像擦亮了玻璃,水底20厘米大小的物體紋路都能清晰識別。” 此外,對于河道蜿蜒、淺灘密布、暗礁叢生的復雜水域,傳統船載測繪方式常因船只無法安全抵近而束手無策,而GQ-23能靈活搭載于各類飛行平臺,兩三個人操作即可高效獲取高精度數據。
安裝在無人機下方的輕小型水深探測激光雷達GQ-23 “這雙‘火眼金睛’的煉成,背后是長達13年的艱苦攻關。”項目負責人、桂林理工大學原副校長周國清告訴記者,為了讓激光雷達具備“透視”水域的能力,研發團隊經過數千次實驗,攻克了光學接收系統體積大、水底微弱回波信號探測難、多通道數據采集同步難三大關鍵技術難題。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測繪與地理信息學知名專家組成的評價委員會一致認為,該成果具有自主原創性,解決了我國的迫切需求,整體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多項技術處于領先地位。 這款“廣西智造”,包括芯片在內的核心部件100%國產化,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成功申請49項中國發明專利和11項國際專利,獲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等多項大獎,已在黃海、東海、南海以及內陸江河湖泊水體等水域完成測試,并承擔島礁地形測繪、重要港口航道定期測量等多個國家級項目。 GQ-23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適用于海洋工程、水利防汛、應急救援、航運安全、智慧海洋等領域。目前,首批產品已投放市場,售價不到國際同類產品的一半。
發布會現場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精彩圖集推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