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 地評線 > 百家言 > 正文 |
新風撲面來 文明潤心田 |
2025年10月17日 17:53 來源:百色融媒體中心 編輯:鄧子霖 |
|
近日,百色融媒發布《隆林生基灣村:8頭豬變1頭豬 喪事1天完成》一文,文中稱生基灣村黨支部副書記楊吉芬在喪事中帶頭推動移風易俗,在村民中起到了良好的宣傳和示范作用。近年來,百色市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的新風尚已逐漸形成共識,不僅減輕了群眾的經濟負擔,更樹立起文明鄉風的新標桿。 黨員干部帶頭成為改革先行者。近年來,百色市出臺《關于全市黨員干部帶頭開展移風易俗工作的意見》等,進一步推動全市黨員干部帶頭開展移風易俗工作。黨員干部正成為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的主力軍和先行者,一場關于習俗與文明的變革正悄然發生。起初,黨員干部入戶宣傳移風易俗時屢屢碰壁,但他們沒有“一刀切”,而是通過耐心引導和示范帶頭逐步推進。隆林生基灣村黨支部副書記楊吉芬在喪事中帶頭推動移風易俗,只殺1頭豬,不請嗩吶隊,喪事1天完成,節省了四五萬元費用,避免了不必要的鋪張浪費;忠義村黨支部書記鄭周勇在女兒出嫁時主動拒絕彩禮,將節省的3.6萬元用于支持女兒和女婿創業,還帶動了8對新人選擇零彩禮或低彩禮結婚。這種“以點帶面”的方式,促進了群眾轉觀念、破舊俗、立新風,讓移風易俗不再是空的口號,而是可見、可感、可學的實際行動。 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自移風易俗工作開展以來,百色市多地在充分挖掘本地文化、廣泛征求村民意愿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一約四會”機制,強化村民自我管理,激活鄉村治理新動能。多地不斷完善村規民約,將移風易俗等內容納入其中,通過組織化方式推進移風易俗,組建移風易俗勸導隊、紅白事志愿服務隊等,為群眾提供符合地方習俗的、節儉的婚喪服務;因地制宜推行“五個統一”(統一辦宴規模、菜品標準、隨禮金額、管理規范、監督機制)工作法,制定紅白事操辦標準,進一步促進紅白事“減負”。有了明確的操辦流程和消費標準,為改革提供了可操作的依據,也切實減輕了村民的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進一步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移風易俗不是對傳統的否定,而是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推進移風易俗工作中,要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時代新風為目的,祛除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陳舊風俗,樹立文明鄉風;要將移風易俗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民族文化,推動新風良俗入腦入心、見行見效;要順應民情民意,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避免“一刀切”和形式主義;要堅持久久為功、綿綿用力,以德潤人心,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難事辦妥。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精彩圖集推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