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鲁大师在线观看日本电影,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

廣西新聞網 > > > 平陸運河風物志 > 融媒報道 > 正文

平陸運河風物志丨大蘆“三古”韻悠長

2025年08月23日 13:29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梁菡 庾琳 編輯:郭騫 范鈺銘

新聞眼世紀工程平陸運河是一條什么樣的河?有人說,它是一條歷史之河、文化之河;也有人說,它是一條民俗之河、風物之河。厚重的文化底蘊、豐富的自然景觀、素樸的鄉土人情,賦予平陸運河別樣的人文氣質。廣西云-廣西日報推出“平陸運河風物志”系列報道,讓您在品讀中,邂逅一方古跡、尋味一道美食、感悟一種心境、捕捉一段流光,了解平陸運河的前世今生,觸摸強勁的時代脈動。

記者 周軍 庾琳 攝制

8月15日,踏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靈山縣佛子鎮大蘆村,仿佛走進陶淵明筆下的詩意田園:青山綠水、古樹人家……這里保存著廣西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民居群。古詩詞中流轉千年的鄉村意象,在此化作可觸可感的現實,靜靜鋪展。

靈山大蘆古村全景。記者 周軍 攝

明嘉靖年間,勞氏先祖在蘆荻叢中開荒定居,為銘記創業艱辛,將村落命名為“大蘆”。近500年繁衍生息,大蘆村已發展成為以勞姓為主、15個姓氏和睦相處,人口超5000的富庶之鄉,更以古宅、古樹、古楹聯“三古”聞名遐邇。

車入大蘆,迎面是一方半月形人工湖,枝繁葉茂的荔枝樹、龍眼樹環繞湖畔。隔湖相望,青磚灰瓦、屋舍連云,倒映水中,如詩如畫。這樣的人工湖在大蘆村不止一處。勞氏祖先建造宅院時,就地取材,在宅基地前的洼地挖土,燒制磚瓦的同時筑塘蓄水,既便利宅中居民生活,又可營造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

游人正在游覽靈山大蘆古村古宅。記者 周軍 攝

沿湖而行,便來到四美堂。這是大蘆勞氏的祖屋,由第一代先祖、明朝廩生勞經所建,因砌有鑊耳狀封火墻,又稱鑊耳樓。參觀鑊耳樓,深深體會到什么叫“禮法森嚴”:建筑布局主次分明,什么人住什么房,從哪個門進出,走哪條巷道,都有規定,不能越界;即使仆人走的巷道,也嚴格按男左女右區分,男仆的巷道又寬于女仆的。

鑊耳樓、三達堂、雙慶堂……建村至清末350多年間,勞氏家族先后建起9處宅院、1處宗祠。這些古宅環擁著數座人工湖,互相守望,構成村落的骨肉肌理。不同的宅第風格迥異,從中可以窺見時代的印記,比如,鑊耳樓古樸莊重如守舊老儒,而建于乾隆年間的東園別墅華麗恢宏,一派盛世氣象。

靈山大蘆古村鑊耳樓內。記者 周軍 攝

三達堂后小花園外,7株最高20多米、粗則需10多名成人方能合圍的梐樹(一種大葉榕)令人震撼。這些梐樹已生長300余年,與古宅前的池塘、香樟形成“七星伴月”“筆墨文章”的格局,共同護佑村莊。

對追求“天人合一”居住理念的大蘆村人來說,“山水合局優生,林木旺盛養息”,種什么樹、在哪里種都有講究。房前屋后分別栽種樟樹和梐樹,家里添丁則到塘堤上種荔枝樹。樟與“章”、梐與“筆”同音,荔枝紅熟代表喜慶。漫步村中,數百年古樹比比皆是,不僅帶來盎然生機,更寄寓“文章顯世、紅運當頭”的祈愿。而村莊四周,2000多畝近年種下的“三月紅”荔枝、椪柑等優質果林遍布山嶺,成為村民實實在在的“聚寶盆”。

走過近500年風雨的大蘆村,何以始終傳承有序、代代相繼?靈山縣傳統村落保護中心主任施國輝認為,奧秘就藏在其崇文重教、耕讀傳家的深厚文化中。

靈山大蘆古村。記者 周軍 攝

最能彰顯大蘆村底蘊的,無疑是懸掛于古宅中的305副傳世楹聯,大蘆村也因此被譽為“廣西楹聯第一村”。這些由當地飽學之士在數百年間創作的楹聯,是家族智慧的結晶,所傳遞的許多道理至今仍發人深省。

“小時每逢節慶,老人都會帶著我們在這里寫對聯分送各家。”站在鑊耳樓主廳,78歲的村民勞世雄深情回憶。逢年過節,以紅紙濃墨將原楹聯重新書寫并在同一位置張貼,重溫祖先教誨,這一獨特習俗在大蘆村代代相傳,從未間斷。

正是這樣的潛移默化中,勞氏一族耕讀傳家、書香不絕。大蘆村古宅內均設書房、學塾等學習場所,東園別墅門首對聯最能體現勞氏對文教的認識:“東壁列圖書,任人教子教孫,善教家齊終有慶;園庭攻翰墨,當勉成仁成義,名成身立自流芳。”

據統計,明清兩朝,大蘆勞氏有男丁約800人,其中獲各類功名、封典的就有240人。新中國成立以來,大蘆村已走出300多名大學生,近年更獲評為“全國文明村”“中國最美古村落”。

新的時代,大蘆村又迎來新的使命和機遇。2024年,靈山入選國家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將打造“一帶一路”古今運河交匯處的傳統村落中外文化交流示范區。

靈山大蘆古村。記者 周軍 攝

作為靈山傳統村落代表,大蘆村已建成數字博物館。“今后將加大修繕利用步伐,規劃民宿、東盟傳統村落交流中心等項目。”村黨支部副書記勞忠湛透露。

平陸運河,將成為大蘆村對話世界的新紐帶,讓流淌了數百年的東方古韻走進更多人的視野,在文化交流中綻放新的光彩。

報紙版面截圖。

總策劃:劉昆 陳仕平

總統籌:文彩云

統籌:陳丹平 劉斌 駱怡

記者:梁菡 庾琳

通訊員:梁悅


點擊下方圖片進入專題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精彩圖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