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鲁大师在线观看日本电影,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

廣西新聞網 > > > 向前——三級融媒體同走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西段)特別報道 > 現場探訪 > 正文

紅色地名里的“密碼”

2024年11月17日 01:00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作者:何明華 編輯:吳曉雨 范鈺銘

紅星路、紅章路、紅安路、渡江廣場、勝利廣場……11月16日上午,記者走進興安縣界首鎮,這樣的紅色地名隨處可見。

“界首鎮新命名了40多條路,其中20多條路的名字和紅色有關。”興安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紀念館館長尹湯懷對記者說。

“界首鎮地處湘桂走廊之咽喉,伴湘江而建,因湘江而興,曾經是楚尾粵頭、由湘入桂第一站,界首因此而得名。1934年11月27日,耿飚、楊成武率領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搶占界首度過湘江。”尹湯懷介紹。

湘江戰役在界首鎮留下了豐富的紅色記憶,當地通過深入挖掘湘江戰役紅色文化,將湘江戰役中有關界首的歷史和新時代人民群眾接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融入其中。

界首渡口,碧水無痕。走進湘江西岸的界首渡江遺址公園,一支步槍和一面軍旗組成的地標直插云霄,從遠處看像一座豐碑。

“正是有無數像陳樹湘、易蕩平、杜中美這樣的紅軍英烈,英雄壯舉、錚錚脊梁鑄就了對黨忠誠的不朽豐碑。”尹湯懷是興安縣區劃地名論證咨詢專家之一,深度參與了這些地名的發掘和命名。

他介紹,豐碑的高度是12米01,寓意著中央紅軍領導機關勝利渡過湘江的時間是1934年12月1日,同時,我們把當時毛主席說的“過了湘江就是勝利”這句話的理念植入到地名文化中,因此把豐碑所在的廣場命名為勝利廣場。

進入界首渡江遺址公園,一條筆直的步道兩側展示了紅色地名文化及中央縱隊過界首的大事記、重要電文等。

“這條步道叫連心步道,寓意著軍民魚水情。”尹湯懷說,因紅軍搶渡湘江過程中,界首群眾冒著生命危險支援紅軍架橋、做宣傳、帶路、打草鞋、做飯等,體現了紅軍與界首百姓血濃于水的魚水情深。

為什么用紅星、紅安、紅章作路名?尹湯懷介紹,1934年11月30日凌晨,軍委一縱開始從界首渡口搶渡湘江,拂曉時分渡完。黃昏時分,中央第二縱隊開始渡江,12月1日中午渡過湘江。興安縣采用軍委縱隊的代號“紅星”及下轄的軍委一縱的代號“紅安”、軍委二縱的代號“紅章”為界首鎮的主要道路命名。

“紅星、紅安、紅章三個代號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同時存在的時間1934年10月13日-12月13日,僅存在兩個月。我們用這三個代號來命名道路,就是為了更好的講述湘江戰役故事。”尹湯懷說。

從渡江遺址公園紅軍堂前的祭江平臺往北望,一座新修的大橋飛架在湘江之上。

“原先這座橋被叫做湘江二橋,而湘江上以湘江命名的橋梁無數,難以彰顯界首的文化底蘊。我們深入挖掘湘江戰役紅色文化,現在將其命名為紅星大橋。”尹湯懷指著前方大橋說道。

記者了解到,在通往界首紅軍小學的一條主要道路被命名為傳承路,寓意學生沿著革命先輩的足跡,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向前路、初心路、忠誠路、平等路……如今,一個個紅色地名,鐫刻著湘江戰役的歷史印記,串聯起這片紅色土地上的崢嶸歲月,講述著桂北人民走好新時代長征路,融入當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與他們血脈相連。

興安界首渡江遺址公園展示紅色地名文化。記者 徐天保 攝

點擊下方圖片鏈接進入專題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精彩圖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