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 > 向前——廣西云·桂林市縣融媒體同走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西段特別報道 > 現場探訪 > 正文 |
“我家住在長征公園里” |
2024年11月16日 00:37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編輯:鄧色迎 韋幸文 |
|
初冬時節,湘江之畔,青翠依然。 11月15日上午,記者走進全州縣鳳凰鎮大坪渡口,只見江面開闊,湘水靜流,冬日江景與兩岸綠樹、村落交相輝映;渡口旁的影視基地,青磚黛瓦馬頭墻建筑極具桂北特色;新修建的渡口公園,紅色驛站、亭子、步道等設施一應俱全。 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大坪渡口是全州歷史上的古渡之一,電影《長征》曾在這里取景拍攝。如今,大坪渡口和鳳凰嘴渡口、屏山渡口作為全州縣三大渡口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已納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西段項目。 一位淳樸善良的百姓,眼里滿懷關切,一只手指向前方,為3位紅軍指引前行的道路;九位紅軍戰士,或背著步槍,或挎著大刀,或高舉著火把,目光堅毅,步伐鏗鏘,踏著浮橋,搶渡湘江……湘江之濱,《向導》《搶渡》兩組栩栩如生的主題雕塑靜靜地矗立,訴說著那段烽火歲月中的溫情與英勇,讓每位駐足觀賞的游客都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時空而來的力量。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西段建設以來,我們對《長征》取景影視基地作了一比一還原,設計了兩組主題雕塑。同時,還建設了親水平臺,修建了驛站、步道、亭子等,游客可以到山上全覽湘江美景。”全州縣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西段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鄧連芳告訴記者。 沿著影視基地的臺階往下走,一條嶄新的騎行步道出現在眼前,不時有村民、游客經過。 “我們修建了一條25公里長的騎行步道,連接屏山、大坪、鳳凰嘴三大渡口和湘江戰役紀念園。”鄧連芳說,通過這條騎行步道將這些紅色項目串珠成鏈,讓游客有更好的游覽體驗。 漫步大坪渡口,回望歷史,紅軍搶渡湘江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90年過去了,當年的硝煙已然不見。如今,大坪渡口已經成為了一個紅色旅游景點,吸引了各地游客前來緬懷和學習。 “每到節假日和周末,不少游客、研學團隊會來此開展重走長征路等活動。”鄧連芳說,隨著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西段的推進,周邊的群眾也一同受益。 “公園沿線都將進行統一的外立面改造。”記者順著鄧連芳手指的方向,看到渡口旁邊的張家村,幾間民房搭建起腳手架,正在進行改造。 “我家就在長征公園里。”53歲的張家村村民張嗣兵,站在家門口,滿臉笑容。他見證著這座公園從無到有,也感知著公園給村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 “誰能想到家的旁邊建了一個這么好的公園,村里的婦女們每天都要去公園跳舞。”張嗣兵告訴記者,公園的建設帶來了環境的巨大改善,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張嗣兵憧憬著不久的將來,等門口的碼頭改造好,來的人肯定會更多,也會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全州縣鳳凰鎮大坪渡口,電影《長征》曾在這里取景拍攝。記者 徐天保 攝
全州縣鳳凰鎮大坪渡口主題雕塑《搶渡》。記者 徐天保 攝
全州縣鳳凰鎮大坪渡口主題雕塑《向導》。記者 徐天保 攝 點擊下方圖片鏈接進入專題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精彩圖集推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