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
春秋假來了,各地怎么放 |
2025年10月23日 16:34 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劉曉彤 |
|
冷空氣南下,讓不少地方一夜入秋。 秋高氣爽,正是出游的好時節。今年,多地的中小學生還將迎來可以在秋天出游的新假期——“秋假”。 今年9月,商務部等9部門印發《關于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提出在放假總天數和教學時間總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氣候條件、生產安排、職工帶薪休假制度落實等因素,科學調整每學年的教學和放假時間,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 其實,“春秋假”并不是新概念。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就提出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學放春假或秋假。具體到地方,杭州地區自2004年實施中小學“春秋假”至今,已有21個年頭。 到了2025年,更多地方開始落實中小學生“春秋假”,其模式基本是與清明、五一、國慶等小長假連休。值得一提的是,烏魯木齊市還在今年將12月 1日至12月5日定為“雪假”,并為中小學生提供免費滑雪的機會。
相比于傳統的寒暑假,春秋季天氣不會過熱或過冷,氣候適宜,更加適合出游。此外,由于幅員遼闊,各地入春入秋存在時間差異,不同地方可以因地制宜調整春秋假時間,為錯峰出游創造了條件。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高級顧問專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與價格研究所前所長楊宜勇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推行春秋假作為優化假期結構的重要探索,其對居民消費的提振作用并非簡單的“假期數量增加”所能概括,而是涉及消費時間再分配、需求結構升級與區域經濟平衡的系統性影響。 楊宜勇指出,2024年國慶假期全國旅游人數達8.26億人次,但游客滿意度僅為78分(滿分100分),低于平日均值10分。而春秋季(3—5月、9—11 月)正值旅游淡季,氣候適宜且避開傳統高峰,若增設3—5天春秋假,可分流約30%的長假客流。 根據楊宜勇的測算,從短期(1至2年)看,春秋假可以貢獻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0.4%~0.6%的增量,長期(3至5年)則可提升至約1%~1.66%。
如果要放好“春秋假”,不止是多增加幾天假期,還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協同配合。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2024年進行的一項有1333名受訪者參與的調查顯示,71.3%的受訪者支持在更多大中小學放春假,但同時也有很多受訪者認為要把放春假落到實處——有58.7%的受訪者認為要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家長帶薪休假,55.2%的受訪者認為學校要安排好課程進度和課程時間。 此前廣西、四川南充等地統計部門也針對職工家庭做過春假調研,多數人表示支持,少數反對聲音也集中在類似的現實顧慮上。
今年春假期間,針對部分家庭孩子無人看管的問題,杭州市多個城區設置了托管服務點,為春假期間家長看護有困難、有托管需求的學生提供免費托管服務。托管服務以看護為主,開放教室、圖書館、運動場館等資源設施,提供閱讀指導、文體活動、興趣拓展等服務,不組織集體補課、講授新課,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教授吳麗云也表示:“對于促進春假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擴大,最重要的一點是鼓勵帶薪休假制度持續落地。如果孩子放假了,家長沒有假期,那大概率孩子還是在家待著,春假的作用就無法發揮出來。” 2025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中,中小學春秋假放在了“保障休息休假權益”章節內,和“嚴格落實帶薪年休假制度”“實現彈性錯峰休假”“不得違法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等并列。 中小學生“春秋假”的落地發芽,或許能成為一個起點,助推全社會假期福利的更進一步。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