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
青年說理⑳丨革命理想高于天 |
2025年10月23日 15:08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編輯:張紅璐 |
|
萬來志: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廣西紅色旅游師資專家庫成員。發表論文10余篇,主持并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主持廣西哲社項目1項,參與教育部哲社重大課題《湘江戰役》1項。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堅定的理想信念,事關黨和國家各項事業興衰成敗。“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內核自中國共產黨誕生之日起,就刻入了黨的血脈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會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湘江戰役中,面對數倍于己的敵人時,“紅軍將士視死如歸、向死而生、一往無前,靠的是理想信念。為什么中國革命能成功?奧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國革命在看似不可能成功的情況下取得勝利,根本在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和大力支持,同時也離不開國際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援助,還有無數革命者用生命和鮮血捍衛的信仰。信仰是精神支柱。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同樣需要我們堅定信仰,銘記和發揚崇高革命精神,賡續紅色血脈,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視死如歸是信仰的表達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一個黨、一個人不能沒有精神,特別是在追求革命理想時,更要強調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堅守。黨史上面對諸多生死存亡時刻,有人選擇低頭,有人選擇逃離,但也有人選擇堅守,展現了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和視死如歸的信仰。湘江戰役中,敵我實力懸殊,戰斗形勢極為兇險,但我紅軍將士表現出誓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和勇氣。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試想,如果沒有這么一批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紅軍將士,紅軍怎么可能沖出敵人的封鎖線,而且沖出去付出了那么大的犧牲,還沒有潰散。靠的是什么?靠的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紅軍將士未被困難所壓倒,而是迸發出浴血奮戰的強大勇氣,以崇高的信仰和高度的革命自覺,踐行了“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的錚錚誓言,理想信念之光是支撐他們堅持戰斗到底的精神力量。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長征路上,需要新時代的青年人像革命先烈一樣,以堅定的信仰投身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中。 向死而生是勝利的關鍵 人生中可能會面臨各種困局,但只要能勇敢面對最壞的結局,就可能在困局中找到希望。湘江戰役中,當紅軍將士陷入敵人“口袋陣”時,困難重重,黨中央甚至發出了“我們不為勝利者,即為戰敗者,勝負關全局”的萬萬火急電文,號召大家“高舉著勝利的旗子,向著火線上去。”最終,紅五師參謀長胡震及以下團營連指揮員非死即傷,部隊傷亡過半。紅三十四師、紅六師十八團幾乎全軍覆沒,紅軍將士以敢于犧牲的崇高精神和向死而生的革命意志,保證了中央紅軍的安全。這啟示我們,越是在困難面前,越是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決心和勇氣。當前,廣西在加快推進“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時,也必將面臨諸多挑戰和困境。我們只有時刻保持紅軍將士那種向死而生的堅毅精神,才能在突破自我過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往無前是突破的前提 一往無前是一種內在的積極精神態度。事實證明,只有正視困難,敢于始終如一地堅持,積極解決問題,才能不斷取得突破。在腳山鋪阻擊戰中,紅一軍團面對湘軍劉建緒部的瘋狂進攻,傷亡慘重。為此,他們給中革軍委的電報中明確指出:“如敵人明日繼續以優勢猛進,我軍在目前訓練裝備狀況下,難有占領固守的絕對把握。軍委須將湘水以東各軍,星夜兼程過河。一、二師明日繼續抗敵。”他們對當前形勢感到非常擔憂,但仍舊在給中革軍委的電報中表明了繼續抗敵的決心,這正是對黨的無限忠誠和一往無前的精神體現。紅五團政委易蕩平在完成阻擊任務后身負重傷,為了不拖累部隊,舍生取義,用錚錚鐵骨捍衛了永遠向前的精神。新時代仍需要這種在國家和民族利益面前,敢于犧牲小我、實現大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時刻保持著一往無前、不懼艱險的精神狀態,才能保證各項事業穩步前行。 “敢于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的偉大,就是在面臨困難時永不放棄,百折不撓,不斷成長。湘江戰役中,中央紅軍直面困難,不懼困難的革命精神是絕境重生的基礎。新時代新征程可能還會面臨更多的“湘江戰役”,但只要我們時刻保持無懼風險、斗志昂揚的心態,堅定理想信念,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就一定能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中走好屬于我們這代人的長征路。
報紙版面截圖 點擊下方圖片鏈接進入“青年說理”專題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