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 > 正文 |
微信群里詆毀他人,被判賠禮道歉,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 |
2025年10月21日 21:50 來源:廣西新聞網 編輯:江宏坤 |
|
廣西新聞網百色10月21日訊(通訊員 段可可 林燕)山歌微信群里,一條配文視頻、一段方言語音引發軒然大波,將當事人的婚姻家庭、性格為人等隱私扒了個“底朝天”。不久前,德保縣人民法院對這起人格權糾紛案作出判決,為網絡空間的言行劃定法律紅線。 2023年10月14日,在德保縣當地的一個微信群,群成員覃為民發布了一條視頻,主角是群成員韋之華,照片上方赫然配著當地土話中形容“心術不正、自私狡詐”的“心長毛”三字,視頻隨即引發群內熱議。當群友追問韋之華情況時,另一群成員黃秉坤用方言在群里“開麥”爆料,將韋之華的婚姻狀況、家庭情況、性格品行等隱私一股腦抖了出來。黃秉坤稱韋之華“心腸不好、不合群、專門占人便宜,在本地找不到對象被迫去外地做上門女婿”,還編造“請人做工不給錢拉黑討薪民工”不實言論。這些極具貶損性的言論在500人的微信群里傳播,對韋之華的名譽造成嚴重損害。 韋之華憤懣難平,隨即向當地派出所報案。民警對覃為民、黃秉坤二人予以告誡。此后,韋之華將覃為民、黃秉坤訴至德保縣法院,要求二人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連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2萬元。 法庭上,這場看似突發的網絡侵權糾紛,暴露出當事人之間更深層的積怨。韋之華說,照片是黃秉坤多年前拍攝的,此前從未公開,黃秉坤未經自己同意將照片提供給覃為民制作侵權視頻,二人構成共同侵權。 黃秉坤到庭應訴,承認微信群中貶損韋之華的語音確系其本人所講,但辯稱是因韋之華早年曾散布其“生活作風不正”的謠言致家庭瀕臨破裂,他此次行為屬“回禮”。 覃為民經法院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也未提交任何答辯意見和證據,視為放棄抗辯的權利。 德保縣法院審理后認為,公民的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受法律保護。覃為民未經韋之華同意,擅自將其照片配上具有明顯詆毀、貶損、侮辱性質的文字,制作成視頻發布在500人的大型微信群中傳播,此舉直接侵害了韋之華的肖像權和名譽權。黃秉坤為了發泄私憤,公開披露韋之華的婚姻、家庭、性格、為人等個人隱私信息,并散布不實言論,嚴重侵害韋之華的隱私權和名譽權。 綜合考量覃為民、黃秉坤的侵權方式、傳播范圍、主觀過錯、損害后果以及韋之華精神受損程度等因素,德保縣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覃為民、黃秉坤在發布侵權信息的網絡微信群以書面形式向韋之華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書面道歉內容需在該微信群中持續保留3天,不得刪除;覃為民賠償韋之華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元,黃秉坤賠償韋之華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元。目前,該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法官說法】 微信群絕非法外之地,微信、微博、抖音等網絡社交平臺,無論規模大小、性質如何,都受到法律約束。即使在看似私密的微信群內,出于發泄情緒、取樂等目的,隨意發布侵害他人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的信息,只要造成他人人格權益受損,發布者就必須依法承擔侵權責任,情節嚴重者可能觸犯刑法。 針對黃秉坤的“報復性侵權”,法官提醒,權益受侵害時應通過報警、起訴等合法途徑維權,以侵權方式“反擊”只會淪為侵權者,得不償失。清朗的網絡環境需要每一位參與者共同維護。在享受網絡便利與表達自由的同時,務必時刻謹記法律邊界,保持理性與克制。切莫因一時沖動讓指尖操作釀成侵權后果。敬畏法律,尊重他人,方能共享健康、文明、和諧的網絡空間。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