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經濟 · 生活 > 創新 > 正文 |
智能表測睡眠,是否真靠譜? |
2025年10月05日 07:30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古秀芳 |
|
運動飲料補水,如何更健康? 嚴翊 馬冠生 如果運動強度較大且運動時間在60分鐘以上,建議補充運動飲料。尤其是在大量出汗或長時間戶外活動后,運動飲料可補充電解質、糖分等 近年來,運動飲料備受年輕人青睞,成為社交、運動場景下的“新寵”。 運動飲料是能為機體補充水分、電解質和能量(碳水化合物),可被機體快速吸收的等滲或低滲飲料,其作用是補充運動中丟失的水、電解質,同時提供能量并維持血糖穩定。其中電解質以鈉(50—1200毫克/升)、鉀(50—250毫克/升)為主,碳水化合物的濃度為6%—8%。 運動時,機體的產熱量會比安靜時高出很多,導致核心體溫上升。為了維持適宜體溫,機體會通過出汗的方式調節體溫,進而導致水和電解質的丟失增加。為了避免發生運動性脫水的風險,運動中應遵循“少量多次”的補液原則,每15—20分鐘補液150—300毫升。 運動時喝水好還是喝運動飲料好呢?答案是:要根據運動時長和運動強度而定。一般中低強度60分鐘以內的運動補充白水即可。這是因為進行短時間、低強度的運動時,機體消耗的能源物質不多,主要丟失的是水分。如果運動強度較大且運動時間在60分鐘以上,建議補充運動飲料。尤其是在大量出汗或長時間戶外活動后,運動飲料可補充電解質、糖分等,幫助維持身體機能。 此外,還要注意的是,運動后科學補水需遵循“及時、適量、適當”的原則,在48小時內補足丟失的水分,一般情況下,運動前后每降低1千克體重,需要攝入1.5升液體。但每小時的補水量不要超過1升,避免運動性低鈉血癥的發生。通常推薦飲用13—15攝氏度的液體,溫度避免高于37攝氏度或低于4攝氏度,以免刺激胃腸道。高溫環境下可適當增加鈉和維生素C的補充。 如果想做到精準補液的話,建議建立個人“補水檔案”,記錄不同運動強度、時長以及環境下的體重變化情況,根據體重變化情況來動態調整補液方案。 (作者分別為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本報記者楊彥帆采訪整理) 智能表測睡眠,是否真靠譜? 程昭昭 判斷睡眠質量主要方法是看日間功能。如果主觀感受日間功能不受影響,睡眠就是健康的,不需要因為檢測設備上的數值變化而焦慮 睡眠是人類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基石,其重要性已經被公眾周知。隨著人們對睡眠的重視和科技的發展,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設備成為普通人管理睡眠的一種方式。智能手表測睡眠質量,到底靠不靠譜?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了解一下睡眠質量的評估指標。 一看睡眠結構完整性。如果一覺醒來,深度睡眠能占整夜的18%至25%,快速眼動睡眠能占20%至25%,覺醒次數少于3次,且每次少于15分鐘,可視為睡眠結構比較完整。 二看睡眠持續性。健康人群入睡潛伏期一般應控制在30分鐘內,睡眠效率應大于85%。 三看晝夜節律特征。睡眠時體溫一般會下降0.5至1攝氏度,褪黑素夜間峰值濃度可達日間5倍。 四看生理參數穩定性。健康的睡眠狀態中,呼吸頻率須達到12至20次/分鐘,血氧飽和度須維持在95%以上。 智能手表主要通過綠光或紅外光照射皮膚,捕捉血液流動的微小波動檢測心率和血氧,同時通過三軸加速度傳感器感知手腕運動幅度,來區分翻身與起夜,從而構建起個體的睡眠模型。 由于智能手表無法直接監測腦電波,其睡眠分期準確度受個體差異影響顯著,目前市場主流智能手表對睡眠分期的準確率在75%至85%之間。因此,如果過度關注智能手表的監測數值,可能會導致睡眠焦慮。 醫學期刊《柳葉刀》的睡眠研究曾指出:“最好的睡眠監測設備,是你對自身狀態的覺知。”判斷睡眠質量主要方法是看日間功能。如果主觀感受日間功能不受影響,睡眠就是健康的,不需要因為檢測設備上的數值變化而焦慮。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本報記者徐靖采訪整理) 生酮飲食減肥,為何有爭議? 陳小燕 簡單說來,生酮飲食的特點就是“少吃飯、多吃肉”。但長期高脂肪、高蛋白質攝入加重心血管和腎臟負擔,生酮飲食作為減肥手段的科學性和長期安全性仍存在爭議 減肥人士常提到生酮飲食。很多人有疑問:生酮飲食,真是減肥妙招嗎?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嘗試這一方法? 其實,生酮飲食是一種由高脂肪、適量蛋白質、極低碳水化合物組成的特殊飲食模式,大致比例為:脂肪占比70%—80%,蛋白質占比10%—20%,碳水化合物占比5%—10%。 簡單說來,生酮飲食的特點就是“少吃飯、多吃肉”,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入,轉變身體的新陳代謝模式,促使以葡萄糖為燃料的“燃糖代謝”轉變為以體內儲存的脂肪為燃料的“燃脂代謝”。 在眾多減重飲食模式中,生酮飲食可以說是“短平快”的一種。極低碳的飲食結構減少了餐后胰島素的分泌,體內升高的酮體水平有助于抑制食欲,幫助減少能量攝入,從而助力減重減脂。 生酮飲食的歷史可追溯至20世紀初,最初作為兒童難治性癲癇治療的手段。21世紀以來,生酮飲食作為“快速減肥法”進入大眾視野,該飲食模式因能滿足人們快速減肥的目標而受到青睞,但長期高脂肪、高蛋白質攝入加重心血管和腎臟負擔,其作為減肥手段的科學性和長期安全性仍存在爭議。 一般來說,在其他常規減肥方法效果不佳,并且身體健康,沒有嚴重的肝腎疾病、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情況下,才可以嘗試生酮飲食減肥。但需要注意的是,通過生酮飲食進行減肥之初,可能出現虛弱、頭暈、疲倦、精神差等癥狀。若出現便秘、胃腸道不適,可能與膳食纖維及鎂缺乏、脫水及腸道痙攣有關。因此,嘗試生酮飲食減肥,一定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和密切監測下進行,防止出現酮癥酸中毒的情況。 (作者為廣東省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人民日報記者楊彥帆采訪整理)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