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經濟 · 生活 > 鄉村 > 正文 |
智能水肥系統+7大技術打包下鄉!都安這個現場觀摩會火了 |
2025年09月30日 19:37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編輯:王艷群 |
|
拍攝:通訊員 唐美麗 ,剪輯 :記者 王克礎 近日,2025年廣西鄉村科技特派員都安團開展了大豆現場觀摩會暨培訓交流會,活動分別在地蘇鎮贊字村、拉棠村、安陽鎮蘇利社區以及縣農業農村局會議室舉行。此次活動集結農業領域專家、科技特派員與大豆種植戶代表,創新采用“實地觀摩+技術培訓”雙軌模式,聚焦先進種植技術推廣與大豆生產難題破解,為當地大豆產業效益提升、鄉村全面振興發展注入硬核科技動能。 活動期間,與會人員依次走進三大特色示范基地,沉浸式感受科技為大豆種植帶來的變革與成果。在地蘇鎮贊字村大豆試驗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員唐美麗詳細介紹了基地的多樣化試驗成果:通過對比不同種植模式優化種植結構,同步推廣機耕機播、種子包衣、播密協調、化學控草、一噴多促等7項關鍵技術,不僅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更實現“一畝地多產豆”的核心目標。
廣西科技特派員深入拉棠村大豆種植片區與群眾觀摩互動。 地蘇鎮拉棠大豆水肥一體化種植示范基地內,智能水肥一體化設備成為全場焦點。該系統可精準匹配大豆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水需肥規律,實現按需灌溉、精準施肥,推動當地大豆種植從傳統“靠經驗”向現代“靠數據”轉變,標志著都安大豆生產正式邁入現代化、精準化發展新階段。 安陽鎮蘇利社區高產優質大豆種植示范基地則憑借亮眼的高產表現贏得廣泛贊譽。作為全國農技推廣中心“2024 年大豆清種夏播模式高產典型案例”,該基地通過“合理施肥+化控防倒”技術,成功攻克大豆倒伏難題,顯著提升豆品質量。現場望去,大豆植株整齊健壯,豆莢飽滿密實,豐收景象讓在場種植戶紛紛駐足拍照,直言“學到了能落地、真管用的種植技術”。
吉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高宇副教授給種植大豆農戶授課培訓。 實地觀摩結束后,培訓交流會隨即展開。專家團隊圍繞大豆品種選擇、田間精細管理、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關鍵環節,結合三大基地的實踐經驗進行系統講解;針對種植戶普遍關心的“如何預防大豆早衰”“怎樣挑選抗逆性強的品種”等實際問題,專家們逐一細致解答,確保每一項技術都能讓種植戶“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以來,在廣西鄉村科技特派員都安團成員們的持續幫扶下,都安大豆種植面積已達7.56萬畝,較去年增加1.79萬畝,增幅達31%;大豆單產也迎來提升,預計較去年的每畝91.3公斤增加8至10公斤,達到每畝101.3公斤左右。
參加活動人員在地蘇鎮大豆水肥一體化種植示范基地現場觀摩。 科技賦能鄉村振興!都安縣團科技特派員們在韋英益團長和韋信優副團長的帶領下,始終深耕“三農”服務一線,深入都安各鄉鎮、行政村不間斷地開展技術指導或培訓種植戶,并指導種植農戶開展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筑牢都安鄉村產業振興的技術根基與產業支撐,為當地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活力。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