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正文 |
河池豐收節攜手粵黔擴大農業合作“朋友圈” |
2025年09月28日 21:32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編輯:藍鋒 |
|
視頻攝制:卿要林 9月28日,2025年河池市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絲路金秋·錦繡河池”豐收嘉年華在“中國蠶桑之鄉”宜州盛大啟幕。河池圍繞“慶農業豐收・享美好生活”的節日內涵,聚焦“粵桂共育桑蠶豐・金秋織就致富路”的特色主題,通過“慶豐收、曬成果、促協作”系列活動,集中展示河池農業現代化成就,搭建跨省區產業合作平臺。 啟幕儀式上的文藝表演。 豐收答卷 特產集群化發展 河池市山清水秀生態美,是中國首個地級“世界長壽市”,擁有“中國香豬之鄉”“中國蠶桑之鄉”等十多個美譽,是粵港澳大灣區食品谷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近年來,河池市大力發展生豬、牛羊、桑蠶、漁業、水果、蔬菜、油茶、特色家禽、中藥材、林下經濟等農業“十大百萬”特色產業,推動“土特產”集群化發展,交出了一份份沉甸甸的豐收答卷。
河池特產跨度很大,從絲綢奢侈品到時令水果五花八門。 河池全市內陸大水面可開發面積50萬畝,牛羊飼養量、出欄量均保持廣西第一,獲認定國家級肉牛“現代農業產業園”,獲批創建國家級肉牛產業集群。全市有“兩品一標”產品179個,其中農產品地理標志31個,名特優新農產品15個,富硒農產品品牌67個,省級及以上農業品牌目錄38個,供粵港澳大灣區和出口農產品示范基地 35個。 今年河池豐收節活動豐富,有啟動儀式、“粵桂黔”產銷對接大會、宜州蠶桑產業供銷大集、豐收市集長桌宴、網紅博主現場體驗、豐收農趣比賽、農民文藝展演等活動,今年的河池豐收節以蠶桑為媒,以直播為橋,匯聚河池豐饒物產,展現蠶桑產業魅力,助力優質農產品“云端”出山。 “今年的豐收節活動搞得不錯,對于農民而言,既是一種獎勵,也是一種鼓舞。”宜州老年大學教師安金表示,參加這個豐收節的活動覺得特別開心,也體會到農民朋友的艱辛,祝福他們每一年產品都能夠大賣,有好的收成。參加豐收節農趣比賽選手黃立斌,來自宜州區洛東鎮的他,獲得抱南瓜比賽一等獎。
豐收節農趣比賽抱南瓜比賽。 跨省協作 黔桂粵共謀發展 “今年的河池豐收節不一樣,我們特邀了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深圳市等地的商家和相關服務機構參加,以跨省協作促進鄉村振興。”河池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韋發才介紹。 啟動儀式上,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主要領導率團出席并致辭,表達了深化黔桂兩地農業協作的意愿。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黔南州與河池在桑蠶、文旅、物流等領域已形成緊密合作關系。 儀式現場,深圳標準促進會秘書長代旭暉代表深圳方面,為河池新增獲評“圳品”的鳳山縣同富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廣西巴馬印象生活體驗產業有限公司、大化宏富種養專業合作社三家企業頒發“圳品”證書。深圳標準促進會作為“圳品”認證的核心技術支撐單位,通過“高標準市場+高質量產區”聯動模式,助力河池特色農產品對接大灣區消費市場。 深圳標準促進會秘書長代旭暉為河池新增獲評“圳品”的企業授牌。 “通過‘圳品’,一是幫扶河池的農業產業標準化升級,二是有效賦能消費協作,推動更多的河池優質農產品走進深圳市場。我們歡迎河池的企業和農產品積極申報‘圳品’,以‘圳品’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代旭暉表示。 深圳知名流通渠道代表、本來生活集團戰略中心項目總監梁宇軒現場介紹“圳品”銷售合作模式,宣布將為河池“圳品”企業提供“零門檻入駐+流量扶持”服務。 目前,河池已有12家“圳品”企業入駐本來生活平臺,2024年線上銷售額突破1200萬元。該集團還計劃在深圳設立“河池農特產專區”,通過直播帶貨、社區團購等方式擴大產品覆蓋面。以巴馬麗瑯、九千萬等“圳品”飲用水企業為例,依托長壽生態資源,產品遠銷東盟及歐美市場,2024年出口額突破3000萬美元。 據了解,目前河池累計通過“圳品”認證企業達67家,產品覆蓋飲用水、食用油、特色農產品等32大類。 游客紛紛品嘗、購買河池生產的土特產。 全鏈發展 蠶桑業引領風騷 本屆豐收節,河池各地參展的特產琳瑯滿目,其中宜州蠶桑產業供銷大集以“金絲智繪·河池集錦”為主題引領風騷。現場,河池打造“永不落幕”的蠶桑產業品牌推廣活動,圍繞河池蠶桑產業鏈技術及產品,以“蠶桑+數字”“蠶桑+文旅”“蠶桑+直播”等形式,全方位展現產業成效及優質產品,通過“一個大集”“一場盛宴”“一場直播”,打造河池蠶桑產業供銷大會IP,提升產業軟實力。
嘉賓觀摩河池的絲綢壯錦產品。 “我們特地帶來了全真絲壯錦的相關產品,有包包、絲巾飄帶、衣服、首飾品,在剛剛結束的中國—東盟博覽會上,這些產品成了參會嘉賓的伴手禮。”廣西嘉聯絲綢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總監袁毅現場表示。展銷現場,嘉聯絲綢展出的真絲壯錦及其制品讓前來觀摩的嘉賓和商家贊不絕口。 據了解,河池全市桑園面積、蠶繭產量連續20年全國第一,繭絲加工能力連續15年排全國地級市第一,以河池市為主導的廣西蠶桑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成功獲批創建。 嘉聯絲綢生產的全真絲絲綢壯錦產品。 其中宜州區以“中國絲綢新都”的擔當,在農業現代化征程中屢創佳績。目前,宜州桑園面積達39.6萬畝,鮮繭年產量連續20年居全國縣域首位,帶動8.5萬戶蠶農年均增收6.6萬元。 通過構建“種桑養蠶—繅絲織綢—綜合利用”全產業鏈,宜州已形成從桑枝生物堿提取、全真絲壯錦生產到蠶沙有機肥加工的完整體系,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00億元,“宜州繭絲綢”入選首批中國消費名品。 廣西大宗繭絲交易市場、桑蠶繭絲交易倉儲中心等先后落地宜州,與浙江大學、浙江嘉欣絲綢等高校和企業的產學研合作持續深化,宜州已發展成全國最大蠶用物資集散市場,繭絲綢交易指數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桑蠶繭絲行業的風向標。 河池豐收節啟動儀式現場。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