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正文 |
宜州黨建+|手機成新農具 直播變新農活 |
2025年09月26日 22:18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編輯:藍鋒 |
|
“家人們看過來!這是我們宜州特產的桑蠶絲被,冬暖夏涼,工藝傳統!”9月25日,在河池市宜州區德勝鎮供銷大集的直播間里,黨員主播覃含之面對鏡頭侃侃而談。這場引來上萬網友圍觀的直播,單場銷售額就突破了5萬元。這是宜州區探索“黨建+電商”模式,讓數字技術為鄉村振興賦能的一個生動縮影。
圖為學員積極參加鄉村主播培訓。 昔日面朝黃土背朝天,今日面對鏡頭笑開顏。在宜州,一批“鄉村主播”正在黨組織的孵化下茁壯成長。“專業培訓讓我從直播‘小白’變成了帶貨‘能手’!”返鄉創業的黨員黃倩倩欣喜地分享,參加區里組織的“鄉村主播孵化計劃”后,她的單場直播訂單量從不足百單猛增到500單以上,實現了在家門口創業致富的夢想。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由宜州區委組織部牽頭,整合多方資源,重點聚焦返鄉青年、致富能手和村干部,采用“4天集中授課+1天實戰演練”的精準模式,已培育出208名持證鄉村主播,其中黨員占比超過三分之一。這些“土味兒”主播們各展所長,通過一方小小的屏幕,將桑蠶絲被、山茶油、五色糯米飯等20多種宜州特色農產品銷向全國,帶動全區農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超40%。
圖為一名黨員鄉村主播在德勝鎮舉辦的農市大集活動中直播帶農貨。
圖為群眾在德勝鎮舉辦的農市大集活動中購買農特產品。 宜州區位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將大力實施“雙培雙帶”工程,在16個鄉鎮全面建設電商直播基地,進一步促進黨員、農戶、特色產業與非遺傳承的多元融合,讓“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成為新時代宜州鄉村的靚麗風景線,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的數字化動能。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