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 正文 |
我在現場|22℃的茶咖體驗,探秘賀州溶洞里的紫茶育種實驗室 |
2025年09月19日 15:24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編輯:郭騫 |
|
在常年恒溫22℃的山洞里品茶香、喝咖啡,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9月14日,秋老虎持續“發威”。坐落在賀州市平桂區紫云仙境景區附近,一處石灰巖溶洞的咖啡體驗點——洞藏咖啡,如同一間大自然的空調房,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來納涼打卡。 視頻攝制:見習記者 陳智超 陸奕江 記者 夏曉云 實習生 謝奇良 (部分素材由賀州市融媒體中心提供) “大家打卡拍照的山洞全年恒溫,非常適合用來做紫茶育種的研究,最初我就是用來培育研究賀州紫茶的。沒想到今年對外開放后,吸引了這么多人來避暑、體驗。”樓應蓮是這一地點的發現者也是開發者。她告訴記者,作為賀州瀟賀古道特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目前依托紫茶種植研究基地,對外打造了兩處可供大家體驗了解賀州紫茶的休閑場景。
賀州紫茶育種研究基地創新打造對外開放的咖啡休閑場景后,吸引許多市民游客前來體驗了解。 她帶著記者,穿過茶樹林蔭道、路過一池碧水,不遠處,咖啡廳里傳出的旋律逐漸清晰:“爺爺泡的茶,有一種味道叫做家,沒法挑剔它,口感味覺還不差······” 山洞前設置了咖啡吧臺和可供游客休憩的座位。從洞外進入洞內,跨過洞門的瞬間,皮膚像被一層涼霧包裹,裸露的手臂最先感知到溫差,洞外35℃的黏膩空氣退散,取而代之的是22℃的絲綢質感。洞內外游人如織,手機、相機的拍照“咔嚓”聲不絕于耳,與游客的歡聲笑語,在這一方“恒溫秘境”中交織回響。
游客絡繹不絕。 洞門旁的半山腰間也有乾坤。沿階梯而上,一潭清泉映入眼簾,平靜的水面上倒映出周圍的秀山輪廓,云朵變換著姿態從水面緩緩滑過,此情此景令人解壓又治愈。一旁的游客喝著咖啡笑說道:“我可以在這發呆一整天。”
洞藏咖啡一隅。 樓應蓮告訴記者,除了這里的山洞,在海拔1000多米的明梅山上,還有一處清涼休閑之地——霧島咖啡。記者驅車前往,發現山路雖有些曲折,卻也擋不住游客的腳步。“我們是周末的短途自駕游過來的,在社交媒體上看到這個地方,就上來看看。沒想到茶園里還能有一間這樣的咖啡店,感覺很特別,風景也很好。”來自廣東省江門市的游客陳錫萍說。
嵌在明梅山紫茶種植基地內的霧島咖啡體驗休閑空間。 “你看,這咖啡店周圍種的就是紫茶樹,這個茶在國內外都屬于珍稀品種。”此時,已近日落黃昏時,樓應蓮和記者聊起了她和紫茶的故事。 唐代陸羽的《茶經》道出了長在向陽山崖、背陰樹林的好茶狀態:“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 紫茶芽頭呈鮮艷的紫紅色,花青素含量高,沖泡后茶湯淡黃微紫、散發著清雅的玉蘭花香。“小時候每天早晨醒來,爺爺泡的紫茶滿屋飄香。后來爺爺去世后,我就再也沒有喝到過記憶中的茶湯了。”樓應蓮的眼神里滿是懷念。
待采的紫茶“桂紫一號”。
冷萃紫茶茶湯。 為了找回記憶中紫茶的原香,樓應蓮花了15年的時間,選擇具有優良特性的茶樹作為親本,通過人工授粉進行雜交育種;播種后經過精心育苗管理,初步篩選出符合目標性狀的植株,并對其生長特性、化學成分和感官品質進行詳細評估;再通過扦插或嫁接等無性繁殖技術擴大優良單株的規模,并在不同環境下進行田間試驗,以驗證其適應性和穩定性。 紫茶選育后的茶葉標本。 “品種是茶產業的‘芯片’。賀州的茶葉多為外來品種,缺少本土特色品種。有自己的‘茶芯片’,才能完整地構建屬于賀州自己的茶品牌。”樓應蓮對于紫茶的育種,有著自己的理解和堅持。 “經過大小各種規模試驗后,向農業農村部提交品種審定申請,經過嚴格的測試和評估,終于獲得了桂紫1號至16號等系列新品種的認定。”樓應蓮欣慰地告訴記者,今年,新品種也完成了最后的測試,新品種的花青素含量比原生種更高,抗寒、耐旱、產芽量、茶葉品質等方面的前期測試表現優異,適制性強,可用于制作綠茶、紅茶、生普、六堡、烏龍茶等多種茶制品。 “我的初心一直是培育紫茶,現在基于茶園種植基地打造的兩處咖啡休閑點,也是希望能通過農文旅相結合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賀州紫茶。”樓應蓮說,目前其團隊正針對市場消費尤其是年輕群體對飲品的需求趨勢,研發賀州紫茶與咖啡相結合的新式茶咖飲品,如紫茶生椰拿鐵、紫茶美式等。
賀州紫茶農文旅融合體驗場景。 如今,茶園、洞穴和山霧已成為了連接自然、賀州茶文化與生活的詩意節點,樓應蓮也依然在“爺爺泡的茶”旋律里,沉淀著記憶的醇度,在賀州紫茶品種和紫茶咖啡的研發中,讓游客感受著恒溫的美好時光。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