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璀璨,鼓聲震天。2月5日,正月初八,靈山縣煙墩鎮蒙村熱鬧非凡,百面大鼓匯聚拼鼓、斗鼓鬧新春,傳承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煙墩大鼓,活躍春節期間鄉村文化生活,大家其樂融融,歡度美好良宵。

當天天還沒黑,四鄉八鄰的村民相繼拉著本村的大鼓到蒙村聚集,男女老少擂起大鼓喜迎新春,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人安康。
煙墩大鼓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主要分布在靈山縣西北部的煙墩及平南、沙坪、舊州、三海等相鄰的鎮、街道,文化底蘊深厚,內涵豐富。煙墩大鼓,由于鼓型巨大獨特、鼓法特別,加之鼓聲震撼有力,以及擂鼓場面恢宏、感染力強,并且帶有濃郁的地域性,從明清至今,幾百年來當地村民依然沿襲著春節期間“擂鼓迎春”的習俗。2008年,“煙墩大鼓”入選第二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當晚,除了擂主蒙村,石碓、六加等6個鄰村的大鼓隊前來比拼,男女老少齊上陣,祖孫三代同臺擂,最大年齡的老人有89歲,小的孩童有6歲。現場,最大的鼓鼓高2米5,鼓面直徑1米3。鑼镲一響,鼓槌翻飛,鼓聲隆隆,鼓聲綿延,震耳欲聾,這邊剛停,那邊又擂起來。從開鼓、正式打鼓到滾鼓高潮,節奏劃一,聲威雄壯。

每年正月初七、初八前后幾天是擂鼓、拼鼓最熱鬧的時候。擂鼓現場吸引了許多村民、攝影愛好者、網絡達人和外地游客前來欣賞。

在鑼镲聲的引領下,鼓聲在整個村子轟鳴著,滾動著。隨著時間的推移,活動慢慢進入高潮,只見鼓手們滿懷激情,揮舞鼓槌,奮力擊鼓。剎那間,鼓聲、鑼聲、镲聲震耳欲聾,渲染著村民們內心的喜悅,響徹整個山村,綿延數里,絢麗的煙花也映亮了夜空。
激越的鼓聲不僅展示了“非遺”的獨特魅力,也傳遞著人們的喜悅,增添了濃濃的年味,更給人一種鼓舞、振奮和認同感,增強村與村的友誼,體現壯、漢民族之間的和諧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