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對外工作必須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這顯示了中國式現代化所蘊含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這是因為,中國不僅致力于實現自身發展,而且注重與各國攜手為實現共同發展繁榮而努力,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和方案。
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
實現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與歷史潮流,也是一切向往進步美好的人們的共同追求。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極大地提高了人類的生產力,同時通過殖民侵略將工業和市場推廣甚至強加到全世界,形成了現代世界體系。以資本主義為中心的現代化圖景伴隨著戰爭暴力、侵略剝削、環境破壞,給國際社會帶來了以鄰為壑的惡性競爭,強權國家輪番上陣,爭霸戰爭此起彼伏,世界人民罹受苦難。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獨立自主、艱苦奮斗,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世所罕見的奇跡。中國在國際沖突矛盾不斷、國際局勢常有動蕩、國際格局多次重組的背景下,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進程,不但破解了人類現代化發展中普遍面臨的諸多舊難題,而且創造性地解決了時代發展進程中出現的許多新問題。中國式現代化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彰顯出獨特魅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中國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條新的現代化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展現出一幅人類現代化的全新圖景,這是一條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且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道路。資本主義現代化在歷史進程中有過顯著的進步意義,但長期以來這一現代化模式存在被標準化、意識形態化甚至神化的傾向。如今,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自身困境重重,絕大多數迷信現代化等于西方化的發展中國家面臨發展遲滯困境,人類社會陷入踟躕與徘徊。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式現代化突破了人們長期以來對現代化的經驗認知,令固有的觀念得以被反思;拓寬了人類對現代化的道路認識,讓以資本主義為中心的現代化得到重新審視;豐富了世界對現代化的精彩想象,使全人類的現代化發展圖景翻開新的篇章。
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
受歷史與現實的諸多制約,發展中國家在探索現代化的過程中普遍面臨著多重挑戰,形成了復雜的現代化路徑。殖民歷史和外部干預對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發展帶來體系性束縛。政治動蕩、國家能力不足阻礙了現代化的順利推進,不同文化與價值觀帶來的沖突矛盾、科技發展不平衡造成的差距,也在客觀上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困局。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實現了三個重要的結合:一是將經濟發展與政治穩定相結合。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確保了中國政治與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實現了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通過堅持自我革命推進黨的建設,中國共產黨更是保持了長期的政治先進性。二是將國家發展與人民發展相結合。中國式現代化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共同分享國家發展的成果。三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中國化的系列成果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引方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深厚歷史文化滋養,賦予了中國式現代化深厚的歷史底蘊,二者結合構筑了符合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文化思想新形態。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探索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路徑探索提供了重要借鑒,這種借鑒意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反思自身現代化發展路徑。一些發展中國家采用“依附模式”“趨同模式”或“脫鉤模式”等現代化路徑,始終難以發揮自身的發展主動性,實現真正的現代化。二是對比思考西方現代化發展路徑。現代化不是單選題,現代化更不等于西方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有助于其他發展中國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本國的現代化道路。第三,啟發探索更多現代化發展路徑。中國式現代化不是提供了一種區別于西方式現代化的單一替代路徑,而是為其他國家提供了開放式、多樣化的現代化思路。
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形成多元文明的社會。世界文明應該如何發展,各個文明之間的關系應該如何處理,中國提供了完全有別于以往西方經驗的理念和方案。中國倡導的“和而不同”理念,堅持文明的平等、互鑒、對話、包容,堅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推動了多元文明的共存與交流。中國式現代化強調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成為橋梁,從而推動人類社會的整體現代化進程,形成百花齊放的多元世界文明。尊重并且倡導各種文明的共同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理念與西方式發展理念截然不同的理論出發點。中國正通過自身的努力,向世界呈現中國式現代化所建設的美好社會。
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形成共同繁榮的社會。中國式現代化不是建立在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侵略和剝削之上,而是倡導共同把“蛋糕”做大,把“蛋糕”分好。因此,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通過與其他國家發展友好關系來實現。中國的發展為經貿合作國家、周邊國家帶來福利,為世界和平與穩定帶來助力。中國在與發展中國家合作的過程中,不以大國自居,充分考慮到發展中國家長期發展的基本需要,努力促進發展中國家的共同發展。中國積極為解決地區緊張和局部沖突貢獻力量,在國際事務中始終站在和平與公平正義的一邊。中國式現代化以共同繁榮為目標的全球發展觀,與以各自利益為目標的西方發展觀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形成命運與共的社會。命運與共是當今中國的基本世界政治理念。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無論信息技術方面、還是經貿合作方面,或是文化交流方面,已經在客觀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密切互聯的整體化。與此同時,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日益凸顯,糧食安全、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網絡攻擊、人口爆炸、環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國犯罪等越來越多非傳統安全問題,不是單一國家可以應對的,需要國際社會合作解決,才能真正建設一個美好的世界。無論國家的意識形態差別多大、國家利益沖突多嚴重,無論人們的信仰價值如何、個人追求如何,事實上已經存在于一個共同體之中。積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持續推動全世界形成命運與共、命運相惜的認識,體現了中國為促進全球和平與發展做出的不懈努力。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