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征途上,不斷總結經驗,積累智慧,向世界發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的時代強音。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國際人士紛紛表示,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和衷共濟、共謀發展已成為重要共識,中國的成功經驗值得各國政黨學習
馬來西亞民主進步黨主席、總理對華事務特使張慶信——
“歷史性成就源于政治智慧與責任”
本報記者 王 慧
“隨著世界各國人民前途命運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各國領導人應該秉持‘天下一家’的理念,彼此理解、求同存異,共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馬來西亞民主進步黨主席、總理對華事務特使張慶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各國政黨領導人友好對話,了解彼此立場與需求,有助于國際社會有效增進互信、加強溝通、密切協作,探索在新型國際關系基礎上建立求同存異、相互尊重、互學互鑒的多贏合作關系,匯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力量。
張慶信說,近年來中國共產黨的對外交往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其推動下,各國政黨更加坦誠地溝通與交流、全方位地交換意見與看法。“國際社會需要中國發揮積極作用,推動世界和平、經濟繁榮與貿易穩定。”
張慶信去年被任命為馬來西亞總理對華事務特使,協助馬來西亞政府推動馬中雙邊關系,此前他還曾擔任過馬來西亞總理對東亞事務特使。今年5月,張慶信發文慶祝馬中兩國建交47周年。文中,他用“兄弟同心,休戚與共”來形容馬中兩國深厚的情誼。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宣告中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同時,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張慶信表示,“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中國投入大量資金,致力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經濟基礎;實施精準扶貧政策,傳播‘貧窮不是命中注定,貧困并非不可戰勝’的自主脫貧思維。中國共產黨將人民福祉作為優先考量,是值得世界各國政黨學習的榜樣。”
“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創造的歷史性成就源于政治智慧與責任。這些實踐不僅基于中國現實國情,也為國際社會應對世界變局、破解治理難題提供了重要借鑒。”張慶信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積極與國際社會共同應對疫情,為其他國家提供援助。在他看來,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從幫助發展中國家到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一直堅持互利共贏的理念,為世界提供了新機遇,也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新選擇。
張慶信表示,自1974年兩國建交以來,高層互訪頻繁,經貿、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工業發展等諸多領域合作不斷加深,雙方在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基礎上拓展友好合作。隨著中國經濟率先復蘇,馬來西亞希望借鑒中國的成功經驗,與中國在高科技等領域開展產學研合作,并在公共衛生等領域進行進一步交流合作。“我們期待在雙方共同努力下,進一步深化發展戰略對接,為后疫情時代創造發展先機,助力兩國實現更好的發展。”
俄中友好協會副主席謝爾蓋·薩納科耶夫——
“成功密碼在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本報記者 張光政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順利推進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功。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消除了絕對貧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如果說中國的成功在于走出了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之路,那么中國共產黨的成功密碼在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俄中友好協會副主席謝爾蓋·薩納科耶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我第一次去中國是在1993年,很榮幸很早就和中國結下不解之緣,目睹中國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1996年,薩納科耶夫隨團訪華,一行人登上了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俯瞰正在規劃建設中的浦東新區。“當時代表團所有人都說,很難相信這一切會實現。”2001年,薩納科耶夫再次到訪上海,這里的變化令他驚嘆:“浦東新區的藍圖實現了!”在他眼中,這是中國近30年來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
薩納科耶夫說,中國已經今非昔比,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基礎設施建設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中國興建了世界上里程最長的高速公路,許多城市都擁有高鐵站和機場,新能源汽車以及配套設施的發展也很迅速。”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政治形勢變化,地區沖突升級,意識形態分歧加劇,個別國家企圖在一些問題上甩鍋中國,對中國共產黨進行毫無根據的指責。薩納科耶夫對此十分反對。“世界各國應順應時代潮流,加強協調和合作,把本國人民的利益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統一起來,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向前行。”他強調,各國應相互尊重、開放合作、互利共贏,而不是敵視對立、封閉脫鉤、零和博弈。“任何試圖將自己的價值觀、意志強加給其他人的國家,都是不可能得逞的。”
薩納科耶夫對記者表示:“在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以人民為中心的。”他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選擇了正確的發展道路,社會主義制度煥發出勃勃生機。“秉持著古老文明的智慧,中國從不認為自己的文明應該主導世界,而是主張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和諧共存,共同生活在多極化的世界里。”
泰中文化經濟協會副會長派汕——
“讓更多人共享繁榮和發展成果”
本報記者 孫廣勇
“每次前往中國,我都能親身體會到中國經濟社會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日益富裕。”泰中文化經濟協會副會長派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為中國人民和人類社會作出了偉大貢獻,產生了深遠影響。
派汕是泰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上世紀70年代末就曾到訪過中國。近年來,他對中國快速的發展和蓬勃的經濟活力印象深刻。“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如今的中國已成為世界舞臺上的重要力量。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派汕對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頗為了解。他說,中國共產黨誕生于民族危亡時刻,帶領中國人民歷經艱難困苦,用偉大的犧牲、勇氣和智慧改變了中國的命運,憑借實事求是和實干精神與貧困落后作斗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保障下,取得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如今國際環境瞬息萬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正成為世界和平發展的中流砥柱。
“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不懈奮斗,走上繁榮穩定的康莊大道。”派汕感慨地說,“中國共產黨讓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與貧困的斗爭中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勝利,派汕尤為敬佩:“中國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這是世界歷史上巨大的成就。”
中國經驗、中國智慧不僅改變了中國,也在不斷惠及世界。“‘一帶一路’倡議高瞻遠矚,推動了沿線國家和地區多領域的發展,讓更多人共享繁榮和發展成果,獲得世界人民的支持。”派汕表示,共建“一帶一路”是一條實實在在的和平與發展之路,相關國家共商共建共享,成效顯著。“泰國政府和各界都在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希望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
近年來,泰國政府將共建“一帶一路”與本國的“東部經濟走廊”建設相對接,加強了基礎設施、物流等方面的互聯互通,實現優勢互補,助力泰國經濟發展。派汕親歷了泰中兩國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的過程。“泰中一家親,泰中合作使兩國和兩國人民實實在在受益。”據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統計,在2021年第一季度泰國吸引海外直接投資中,來自中國的投資位居第二。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取得了巨大成功,我向中國共產黨和全體中國人民表示衷心的祝賀。”派汕真誠地說,“相信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中國共產黨一定會帶領中國人民走向繁榮富強,為世界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