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長沙3月9日電 (記者 魯毅)3月9日,在湖南長沙,中歐班列(長沙)通道虹吸效應帶來的落地項目中南陸港集裝箱拼箱中心正在加速建設。該項目將為中歐班列(長沙)擴容夯實基礎,以滿足廣大中小企業貨物拼箱的國際物流需求。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歐班列(長沙)出現逆勢爆發式增長,共發運530列,超過了2014至2018年的4年運營班列總量,運輸貨物貨值20.6億美元,同比增長98.6%,開行量穩居中國第五。2021年1月至2月,中歐班列(長沙)共開行82列。
內陸省會城市長沙,正瞄準國家陸港型物流樞紐,依托中歐班列謀求向外發展新空間。從長沙駛出的十余條中歐班列線路,逐漸打破湖南“不沿海”“不沿邊”的地域掣肘,引領湖南構建開放新格局。
長沙是中國首批開通中歐班列的城市之一。
“中歐班列(長沙)將湖南至歐洲的物流時間從傳統水運的40天壓縮到15天以內,時間為海運的三分之一,成本為空運的五分之一。”長沙市人民政府物流與口岸辦公室主任楊莉介紹,疫情以來,中歐班列(長沙)幫助114家大型制造企業訂制了班列運輸方案。
目前,長沙已開行俄羅斯、明斯克、馬拉舍維奇、布達佩斯、中亞等去程班列,開行漢堡、布達佩斯、中亞、俄羅斯等回程班列,每周穩定開行9至12列,物流網絡遍布12個國家27個城市,在東盟與歐亞之間架起經濟快速大通道。
近年來,湖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持續升溫。中聯重科白俄羅斯基地已開園,吉利汽車在白俄羅斯銷售火爆;位于芬蘭的北歐湖南農業產業園已成湖南境外的省級特色產業園。
2020年,湖南實現外貿總額4874.5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貿易額1472.8億元,同比增長19.7%。
中歐班列不僅成為湖南制造‘走出去’的首選通道,來自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區的貨物也不斷向長沙集結。
長沙最新發布的《長沙市打造內陸地區開放高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建設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形成“通道+產業+網絡+樞紐”的國際鐵路港。(完)